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
1.
腹痛 最常见,约占62%。疼痛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,多为反复发作的持续性疼痛,少数为钝痛,可放射至背、肩、左肋缘,与进食有一定关系。其严重程度、发作间隔和持续时间差异较大,有些病人疼痛剧烈,发作频繁,影响工作和生活,有些病人仅偶有上腹部不适感。疼痛是由于结石阻塞胰管使胰液不能排出,胰管压力增高,或为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所致。在并发慢性胰腺炎时,炎症刺激神经末梢也是疼痛原因之一。
2.脂肪泻和营养不良 由于胰石阻塞胰管,加上胰腺组织破坏,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。轻者可表现为大便次数、大便量增多,重者可见大便表面有油状物。长期的脂肪泻可使营养物质吸收障碍,导致营养不良和消瘦。外分泌功能障碍的程度与病因、结石位置和结石分布范围有关,酗酒和结石分布于胰头体部或全胰者损害发生率较高、程度较重,结石分布于胰尾部者损害较少、较轻。
3.
黄疸 胰结石阻塞于壶腹部,或胰头慢性炎性肿块压迫胆总管下端,或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,均可引起
黄疸。
4.
糖尿病 显性
糖尿病占32%,糖耐量异常占68%。是由于胰岛细胞破坏,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所致,也有人认为是胰岛素、胰高糖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均减少所致。此种
糖尿病较难用药物控制。
5.腹部体征 不明显,偶有中上腹或左上腹轻压痛,无反跳痛。在并发假性囊肿形成时,可扪及腹部囊性肿块。
其他辅助检查
其他辅助检查:影像检查是胰石病诊断的主要方法。
1.腹平片 由于胰石中多含有钙成分,故不能透过X线,在腹平片上表现为不透光的阳性结石,主要有3种类型:
(1)弥漫型:为散在的粟粒大小结石。
(2)孤立型:为一个或数个块状结石。
(3)混合型:为粟粒状、黄豆状或块状结石同时存在。
酗酒引起的胰石病以弥漫型结石多见,其他原因引起的胰石病以孤立型和混合型结石多见。结石分布在脊柱两侧、平第2腰椎至第11胸椎间。如果是单个结石或小结石,易与脊柱重叠,这时需加拍侧位片。早期结石成分以蛋白质为主,腹平片呈阴性,此时ERCP有助于诊断。
2.B超 能较准确地观察胰腺的形态、结石的光团和扩张的胰管,并对结石大小、数量和所处位置作出诊断,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方法。
3.CT 胰腺结石表现为小点状、条状、星状至粗大斑块不等的阴影,可局部或弥漫分布。它可确定结石的数量、大小及在胰管内的位置,还能观察胰腺形态、大小和胰管扩张程度。
4.ERCP 可清楚地观察结石的数量、大小、部位和胰管的直径,有无狭窄或扩张,对阴性结石特别有帮助。但ERCP只能显示胰管内的变化,对胰实质内钙化(假性结石)帮助不大。且ERCP尚可诱发胰腺炎,应用时加以注意。
5.MRI 诊断价值与CT相似,但钙化和结石的发现CT优于MRI。当结石小于5mm时MRI不易发现。
治疗
治疗:
1.非手术治疗
(1)对症治疗:症状发作时,应禁食或进低脂饮食,以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。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。适当应用解痉止痛药,胰腺分泌抑制药,
胰酶制剂和中药,必要时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。对无症状或仅影像检查发现胰石病者,如没有胰内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,可密切随访。
(2)溶石治疗:利用药物溶解胰石的主要成分以便胰管恢复通畅,是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。Lohse报道在体外局部增加
氯化钠浓度,特别是枸橼酸盐浓度时可增加胰石的溶解度,因此,临床上可应用枸橼酸口服以治疗胰结石。Noda发现胰腺能分泌一种弱有机酸-二甲恶唑烷二酮(DMD),该物质能增加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的溶解度,使已形成的微小结石能自行溶解,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。因此,他用DMD的衍生物(三甲恶唑烷二酮,TMD,原为一种抗癫痫药)作为溶石剂来治疗胰管结石,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。
由于胰液淤滞也是胰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,因此有人提出应用胰液分泌刺激剂来增加胰液的分泌量,降低胰液的黏稠度,这样一方面可阻止蛋白栓子的形成,另一方面可将已形成的栓子冲刷进肠道,此为冲洗疗法。这类药物有肠促
胰酶肽(CCK)或
促胰液素。
(3)内镜治疗:利用ERCP技术,切开Oddi括约肌,再将导管置入胰管内,进入一系列的治疗,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。通过胰管导管可用溶石剂溶石,也可用网篮或气囊取石。这种技术比较复杂,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内镜经验。对于大结石或胰管狭窄致结石嵌顿不易取出时,可先行体外震波碎石(ESWL)或火花放电碎石,石碎后可随胰液一起排出,如仍不能排出,可再行内镜下取石或溶石治疗。但ESWL和火花放电是否对胰腺组织造成损害,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有人报道在内镜下放置鼻胰导管,经导管注入枸橼酸盐和其他适当的溶剂,以达到溶石的目的。这种方法不切开Oddi括约肌,可反复多次使用溶石药物,有一定优势,可以试用。
2.手术治疗
(1)指征:
①结石较大或结石嵌顿,无法用内镜治疗取石者。
②症状较重,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者。
③临床上不能排除癌变者。
(2)手术方式:
①针对胰管结石的术式:根据结石在胰腺内的不同部位,采取不同的术式。直接切开结石表面的胰腺组织和胰管,取出结石。此法适用于结石位于胰体颈交界处,同时近段胰管无梗阻者。因此处胰组织较薄,胰管靠前,术中易扪及。取石后可直接缝合切开处或行胰管空肠Roux-en-Y吻合术,采用胰管管壁和空肠黏膜吻合法。
②经胰体切开胰实质取石:如术中未扪及结石,可在胰体胰管扩张处切开胰管,用取石钳或刮匙取尽结石,再行造影,明确无结石残留和近段胰管通畅后,再行胰管空肠Roux-en-Y吻合术。
③胰体尾部切除术:适用于胰体尾部胰管结石或实质钙化,切除后再行胰体尾部空肠Roux-en-Y吻合术(Duval术)。
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全胰切除术:适用于胰头体部的假性结石或全胰腺的广泛、弥漫性的假性结石。但此术式操作复杂、创伤大,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,采用时一定要慎重,尤其是全胰切除术目前已放弃。
(3)针对并发症的术式:如有胰腺假性囊肿形成,可行囊肿空肠Roux-en-Y吻合术。如有癌变,则按胰腺癌处理。
3.并发症的治疗 并发糖尿病者,可用药物和胰岛素治疗。并发肝病或消化性溃疡者,则按原发病原则处理。